热点

“无糖”也不是100%不含糖!还有商家拿“无糖”做营销噱头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娱乐   来源:综合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北青报记者向商家询问“这款零蔗糖的产品,含有别的糖吗?”之后,商家的客服回复称:“这个不确定呢,建议亲收藏再购买。”在主页上记者找到该产品的配料表截图,明确写着“与糖和脂肪战斗的酸奶”,配料表中显示该

北青报记者向商家询问“这款零蔗糖的无糖产品,含有别的也不有商糖吗?”之后,商家的不含客服回复称:“这个不确定呢,建议亲收藏再购买。糖还”在主页上记者找到该产品的家拿配料表截图,明确写着“与糖和脂肪战斗的做营酸奶”,配料表中显示该产品的销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4.5%,也就是无糖500克含有22.5克糖。虽然比一般产品要低一些,也不有商但并不是不含不含糖。

专家:

“0蔗糖”、糖还“无蔗糖”不等于“无糖” “无糖” 也不是家拿100%不含糖

“无糖”也不是真的100%不含糖。以网售的做营一款粽子产品写明“0蔗糖”为例,有些消费者看到这个标签理解为这款产品不含糖,销噱大快朵颐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。无糖实际上,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100克的糯米含糖量达到了15%。糯米中还含有丰富的淀粉,淀粉进入人体之后会转化成糖类,升糖指数更是非常的高。

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李燕菊、 周林桦撰文称,所谓“无糖”没有一般人想得那么完美,例如,无糖饮料、无糖食品并不是100%无糖,喝多、吃多了一样可能长胖。如果看到饮料或食物外包装上写着无糖、低糖、无蔗糖的字样,根据GB28050-2011的标准,它们是这些意思——糖含量≤0.5g/100ml,可声称无糖;糖含量≤5g/100ml,可声称低糖。

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无蔗糖是指不额外添加蔗糖,如白糖、红糖等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、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在社交媒体中指出:“甜饮料的麻烦,就是让人不知不觉喝进去大量的糖(或各种糖浆)。近年来糖的使用变化尤其令人担心,因为饮料、甜食、糕点,甚至所谓的健康食物,都喜欢用果糖或果葡糖浆来增甜了。为什么呢?一是它们更清甜,二是可以贴上“无蔗糖”的标志。”

尤其是“无蔗糖”不等于“无糖”,商家打擦边球偷换概念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郭晓蕙认为,我国的糖控制工作应采取综合措施,包括食品营养标签明确标注各种糖的种类和含量,比如是蔗糖、葡萄糖、还是果糖,含多少克,而不仅仅在配料表中模糊标注。对于无糖饮料的甜味剂成分和含量,也要标注清楚。

关注:

木糖醇等代糖类“无糖”食品  勿忽略食材本身含糖

除了这类“无蔗糖”食品和饮料,事实上,市场上还有一类“代糖”类食品和饮料也备受关注。市场上还有一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“无糖”食品,使用木糖醇等作为甜味剂的产品。相关医学人士指出,这类“无糖食品”指的是添加糖分,但也不是真的无糖的意思。木糖醇是五碳糖,能够补充能量,改善糖代谢。在体内的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,不增加血糖浓度。如果将木糖醇加入到饼干、糕点之类的食物中制作成“无糖食品”,仍然需要警惕。因为糕点、饼干等食物本身含大量淀粉、油脂,升糖指数会很高,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。

链接:

中国因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人数三十年来翻番

近日,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在《欧洲公共卫生期刊》(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)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“ Study on the death and disease burden caused by high sugar-sweetened beverages intake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 “的研究论文。

1990-2019年因含糖饮料而死亡的数据变化

该研究发现,三十年来,中国因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达到4.6万人,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95%,几乎翻了一番。中国因摄入含糖饮料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和疾病负担显著增加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我国饮料销售量从2010年的9791万吨,增长到2019年的17165万吨。

过度饮用含糖饮料导致的疾病负担

研究人员表示,过量摄入含糖饮料是一项重要的危害健康因素,与高BMI(身体质量指数)、高血压、红肉摄入、饮酒和吸烟一样有害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中国人的饮食在逐步发生变化,从传统的饮食转变为减少谷物摄入、高油高盐高糖、高肉类等。

基于研究结果,研究人员建议应关注中国人群摄入过量含糖饮料的问题。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,每天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。

内存:

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糖?

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,甜食不仅补充能量,同时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,使人产生愉悦感,就会对糖产生更多渴望。

研究显示,摄入含糖饮料与吸烟和饮酒一样容易让人沉迷。要想远离肥胖,控制血糖,最好的饮食方法还是少吃任何人工甜味的食物,多吃粗粮豆类薯类,用天然质地的新鲜水果来替代甜食和甜饮料,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无糖、低糖食品上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甘心首疾网   sitemap